向师德标兵学习 促师德医德建设
师德标兵事迹简介
编者按:为厂进一步落实《教师法》、《教育法》,大力颂扬教育战线优秀教师在教书育人。敬业爱岗,为人师表的模范事迹,推进高校师德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和我校分别开展了“师德标兵”评选活动。经过推荐、投票、评审、公示等评选程序,我校陈家棋教授、程文超教授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师德标兵”;尹小玲副教授、黄遒本副教授、王金发教授、郭尚山教授、王仲兴教授、艾晓明教授、古永南副教授、汤美安教授、林仲秋教授、万德森教授等十位教师被评为“中山大学十佳师德标兵”。这些师德标兵是我校教师的代表,他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校敬业,勤恳耕耘,精心育人,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在师生中获得了广泛赞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现将他们的主要先进事迹简要地介绍给大家。
广东省高等学校师德标兵
成绩卓异名闻遐迩——陈家祺教授
陈家祺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博士生导师,从事医学教育和眼科学临床、科研工作41年他兼任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教育部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华医学会理事、广东省眼库主任,中共十四大代表。
陈家棋教授肩负着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繁重任务。在艰巨的医疗和科研工作压力下,他时刻不忘培养下一代,以自已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诲人不倦的精神教育和指导了一批年轻医生。他严于律已,言传身教,在专业上孜孜不倦;对学生更是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有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不仅重视对学生专业上的指导,更以其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甘为人梯的博大胸怀鼓舞和激励着每一个学生。他忘我无私,勇推新人,不断地将年轻人推向学术第一线,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素质的优秀人才。陈家祺教授高尚的师德和突出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赞誉。1994年,他获得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奖”;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97年、200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曾获“全国百名优秀医生”、“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白求恩先进工作者”、“广东省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工作者”等殊荣。
高等教育系统的“高尔基” ——程文超教授
程文超教授,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教龄17年。程文超老师求学北京大学期间,曾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留学于美国著名的加州伯克利大学,成绩优异,学成之际他毅然放弃了各方面的优厚条件,回到祖国。程文超老师恪职敬业,他身患恶性肿瘤,至今已有10年,期间从未间断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他以超常的毅力承受着巨大的生理痛苦和精神压力,兢兢业业,十年如一日地战斗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他主持教育部及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为国家培养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10名,他还主动分担对本科生和外地刊授学员的教学任务,积极探索启发学生独创思维的教学方法。
程文超老师1997年先后获中山大学“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和“广东省创建文明单位积极分子”称号;1999年获“广东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称号;2000年11月获宝钢教育基金“2000年度优秀教师”奖和“中山大学杰出教师”称号;2001年获全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并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
中山大学十佳师德标兵
为人师表勤奉献—尹小玲副教授
尹小玲副教授,女,教龄23年,数计学院统计科学系副主任。尹老师长期承担数学系基础课教学,她爱岗敬业,踏实勤奋,为人师表,为培养优秀人才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受到学生的欢迎和领导的信任、尹老师除了常规的本科生教学工作外,多年来,还利用周末时间,参与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的辅导、培训及担任教练等工作,为数学的推广和应用积极工作。她把德育教育适时地贯穿在教学中,对学生中的不良风气和学生思想上、生活中的问题,都能耐心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和倾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现。尹老师积极参与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积累了不少经验。近年来在正式刊物上发表了教研论文数篇,编写教材《数学分析简明教程》,1993年和1997年获广东省高教厅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0年获广东省高教厅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被评为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改革创新勤耕耘—黄迺本副教授
黄迺本副教授,理工学院物理系教师,教龄32年。黄老师长期在基础课教学第一线踏实耕耘,先后讲授过多门课程。他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自觉投身到教学改革的研究、实践、课程建设与教师梯队建设中,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同行的认可与历届学生的欢迎。他坚持对“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更新,增加了应用与学科前沿新内容,鼓励学生随时开展课堂讨论。在物理系基础课程和理论课程中,率先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黄老师主持的“电磁学教材与教学改革的研究项目”,1998年成为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近年来发表了五篇教学研究论文;出版了“电磁学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教材。
教书育人好典范—王金发教授
王金发教授,博士生导师,教龄30年,生科院教研室主任。王老师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乐于奉献。自1987年以来,先后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细胞生物学》等五门课程的主讲,效果良好。其中《细胞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原理》被评为中山大学优秀课程。他通过与学生制定《师生公约》,明确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规范。既大胆管理学生,又将自己置于学生的监督之中。王老师自费购买了40多种(本)英文原版教科书作为教学的辅助和参考资料,同时每学期每周安排两个晚上的时间为讲授的课程提供辅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深受学生的欢迎。他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所承担的课程中全部实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组织本科生开展科学专题报告会,坚持开放式实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2001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被学生评选为“我心目中的良师”。
爱岗敬业育高才—郭嵩山教授
郭嵩山教授,中山大学信息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教师,教龄24年。他多年来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工作认真负责,勇于创新,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他担任班主任工作,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关心同学,长期以来与学生建立了亲密的师生关系。积极培养优秀学生,他指导的中山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队参加国际大赛多次取得好成绩。他十多年来一直担任广东省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评委会主任,利用业余时间负责全省信息学奥赛的组织、策划和指导工作,长期以来积极为提高广东省青少年计算机水平而努力。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出版了《BIO结构分析教程》等多本教材。郭老师的辛勤工作和优异成绩得到广泛的好评,1999年获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999年获“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荣誉称号。
治学严谨、师德高尚—王仲兴教授
王仲兴教授,法学院教师,中国法学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从事公安法院工作和法学教学30年。王老师模范执行师德规范,职业道德良好,敬业重教,治学严谨。注重灌输职业道德理念,把如何做个优秀的社会仁义法律人才的教育放在首位。多年来直坚持讲授本科和研究生核心课程,拼搏在教学第一线,先后讲授过刑法学、刑法原理、罪刑各论、中国当代刑法史、经济刑法、澳门刑法、旅游法学等名门课程,在担任系领导和法学院刚院长期间,积极投入。认真负责,勤力肯干,既富于创新改革的开拓精神,又重视规范化和科学性,为中山人学和广东省的法学教育事业倾注了心血。他参加并完成国家科研项目三项,主持并完成省级科研项目二项,主持“211工程”子项目一项,独自承担校级科研项目一项。参著与独著十一部著作,发表论文四十四篇。
精于耕耘、乐在奉献—艾晓明教授
艾晓明教授,女,教龄21年,中文系教研室主任,艾老师思想敏锐、勇于进取,爱岗敬业,有奉献精神。她注重引入新的教学观念,把科研成果融人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探讨,敢于创新,她用英文进行教学的“视觉文化研究”课程深受同学们喜爱针对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她发动研究生和本科生一起努力,先后建立了中文系电子书库,比较文学研究电子数据库和妇女研究电子数据库。她捐出自己多年藏书积累,建立了“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资料中心”,同时将所获科研经费大量投入学科建设。对于学业上有困难的研究生,她主动给予资助,帮助他们支付学费、购买电脑、减轻其负担。出版著作有《青年巴金及其文学视界》、《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中国女性小说新选》等。
学生的良师益友—古南永副教授
古南水副教授,教育学院社会科学教育系教师,教龄8年。古老师工作勤奋,热心教学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安排上都颇具特色。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他以认真、热情、细致的态度,力求做到内容丰富、逻辑清晰、形式生动、寓教于乐。他的教学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2000年12月在中山大学教务处组织的全校基础课评估中,古老师被选评的一个教学班学生对其《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总体评价为4.911分(满分5分)。多年来,古老师一直义务兼任心理辅导工作,包括:本校学生当面咨询数百例;接待数十位慕名求助的校外咨询者,答复信函咨询百余例,指导学生编写心理教育刊物《心灵之约》。
教学严谨、医德高尚—汤美安教授
汤关安教授,女,中山三院诊断学主任,省政协常委,教龄38年。汤老师热爱医学教育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言传身教,严以律己,以高尚的医德,正派的作风得到广大师生的拥戴。她多年来始终坚持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任教学副院长期间,认真抓好对各层次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带领三院各科室克服困难,在教学工作较快增长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质量,她负责诊断教学时,积极筹备组织、任劳任怨,取得了显著成效。汤教授还积极主持和鼓励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工作。主持省教改课题的见习生临床能力标准化考试研究,并获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奖。提议设立了中山三院教学与医院管理研究基金,促进了医院教学研究和“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她为临床教学基地全部高分通过教学基地评审做了大量工作。汤美安教授光后获得88年“广东省高教系统先进工作者"、91年广东省“高教系统教书育人先进个人”、91年卫生部部属高等学校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教学管理双肩挑的带头人——林仲秋教授
林仲秋教授,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省政协委员。教龄二十多年。多年来,他重视临床医学学生的素质培养,以院史、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学生,他重视全院教师教学意识的培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成立教学督导小组,促进教学基地建设,经常组织教师到基层教学医院示范教学,举办学术讲座,了解基地医院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情况。他关心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努力提高教师的经济收人,使他们安心教学。林教授主编和参加编写多部教材及专著。他的教学改革获原中山医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四项奖励,曾被评为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医技精湛、造诣深厚—万德森教授
万德森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外科主任。教龄37年,万德森教授从医三十多年来,严于治学,勤奋耕耘,廉洁行医,病人如亲人。忠诚于党的的卫生、教育事业,全身地把自己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医疗卫生事业。他已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3部,多次荣获科研成果奖,在肿瘤外科手术、化疗方面有精湛的技术和较深的造诣,是国内外知名的肿瘤外科专家。万教授多次被评为原中山医科大学“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1986年被卫生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称号,1989年被广东省高教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专家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广东省卫生系统白求恩式的先进工作者”、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