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奖单位——附属第六医院胃肠专科
附属六院胃肠专科现开放床位近700张,年手术量达10000台以上,是国内外规模最大,专业齐全,特色突出,有较大影响力的胃肠专科疾病诊治中心,是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胃肠肛门专科。
一、专科权威,实力担当
六院胃肠专科有多名专家担任包括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组长及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科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组长及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外科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副组长等重要学术任职,一直致力于胃肠重大疾病的预防和诊治。为了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我国结直肠癌的诊治水平,便于卫生部门监督管理,控制医疗费用,卫生部医政司分别于2010年及2014年组织了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专家工作组,由医院汪建平教授为主的多名国内著名专家担任组长,兰平教授、邓艳红教授均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制定指南,致力于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目前已经由卫生部正式发布《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版以及2015年版。根据卫生部要求和广东省卫生厅安排,附属六院承办了全省《规范》培训班,培训对象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二十个地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肿瘤医院与结直肠癌诊疗有关的内科、外科、病理科、放疗科主治以上医师。培训通过各地市卫生局召集当地各级医院相关专业医护人员参加,每次参加培训人数均在200人左右,共计培训近4000人。
二、创新助力,屡获佳绩
结直肠癌早期治疗治愈率高达90%以上,但通常没有明确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肿瘤已经发展到中晚期。因此,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在广州市卫计委结直肠肿瘤筛查项目的指导下,六院胃肠专科一直致力于早期发现结直肠肿瘤的研究工作。经过4年多的研发,现已发现适合中国人群的粪便标志物,对中国人群的检测灵敏度更高,而且取样更轻松简便。同时,兰平院长于2017年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医院胃肠专科优化临床上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的新方法,提高结直肠癌早期发现率。
三、厚德至上,承担责任
胃肠专科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一直不忘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在抗震救灾的紧要关头,胃肠专科自愿奔赴救灾第一线,共派出各级医生护士近20人参与抗震救灾。院长兰平教授、副院长任东林教授被评为“广东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除配合医务志愿工作外,胃肠专科还建立了“常在心”IBD病友会,由消化内科青年医生、护士和患者共同组成。病友会打破地区的界限,联合浙江爱在延长炎症性肠病基金会共同举办第二届CCCF全国炎症性肠病病友大会,发动全国各地炎症性肠病患者、家属以及医疗团队共同为炎症性肠病患者开展更多的健康知识科普,并通过活泼生动的文艺晚会,加强医患沟通和患者间相互支持,在整个国内炎症性肠病领域都产生了积极反响。
四、基层帮扶,便民为民
自2016年10月启动广东省提升县级医院胃肠疾病诊疗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以来,六院作为组长单位,通过联同我校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组建成项目工作组,以巡讲系列活动、开展大型培训班、建立广东省内胃肠疾病远程医疗中心等三大方面开展对省内县级62家医院进行对口帮扶工作,充分发挥胃肠专科优势和医院人才、设备、技术等资源优势,构建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专科联盟,促进区域间胃肠疾病专科医疗服务同质化。
五、人才强科,杏林长青
胃肠专科坚持“从外引进,从内培养”的方针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渐改善专科人员结构,持续提升整体学历水平。科研实力雄厚,近5年发表SCI文章255篇,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23项,立项金额超过1.5亿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2项,2次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胃肠专科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发布时间:2018-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