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中大教工 > 2011年第4期 > 图说中大

冯乃超同志生平


易汉文

 

  冯乃超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革命活动家、教育家。同时也是有影响的中国现代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

光辉人生

  冯乃超同志1926年加入日本共产青年同盟外围组织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和艺术研究会,1927年从日本弃学回国参加革命工作,19289月由潘汉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著名文学团体创造社后期的主要成员,与鲁迅等筹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起草“左联”《理论纲领》,“左联”成立后担任“左联”首任党团书记兼宣传部长。19312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包括“左联”、“社联”、“剧联”、“美联”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团体)党团书记。是年3月,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周报》遭受严重破坏,冯乃超同志被调去从事恢复该报工作,负责技术编辑。1932年初,冯乃超(化名冯子韬)以中共中央特科成员身份赴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李书诚(冯乃超的岳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李家召开)属下任事,为党做情报工作。1938年,冯乃超等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筹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先后任筹备书记、文协理事、常务理事。是年4月,出任郭沫若主持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中共特支书记。194010月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中共党内书记,1942年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化委员会委员,后任重庆国共谈判中共代表团顾问。19461月任中共中央南方局统战委员会文化组副组长,是年5月任上海“工委”委员、“文委”书记。同年10月,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香港“工委委员”、“文委”书记。1949年春,先后任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委员、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党组代表成员、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冯乃超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秘书长兼人事处处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干部处处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中央直属机关党委文教党委书记,19509月任中央人事部副部长兼第四局局长。19511月政务院第65次政务会议通过提请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任命为中山大学副校长。后历任中山大学党委第一书记、中共广东省委高等学校委员会第一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委员、中共广东省委文教部副部长等职。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第四届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19754月调离中山大学,任北京图书馆(现为国家图书馆)顾问。19839月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淡薄名利地位

  20世纪50年代初,叶剑英同志向党中央打报告,要求调冯乃超同志到南方局工作。此事被广东省文教委员会知道后,也向党中央告急,陈述中山大学是孙中山先生手创,地处祖国南大门,靠近香港澳门,在教育界有特殊的地位,需要一位高水平、懂知识分子工作的党内同志来担任书记,这个人非冯乃超莫属。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为此跟冯乃超同志谈话,说明情况,并说调到中山大学工作,等于无过而降级了,征求他本人意见。冯乃超表示:“革命工作需要嘛,这些都无所谓。”一位非常熟悉并十分了解冯乃超同志的老同志说,冯乃超一生老实,自己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做着无人知晓的文化界统战工作和组织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他任中央直属机关党委文教党委书记、中央人事部副部长,管高等教育。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中山大学这所综合性大学仅剩中文、外语、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8个学系,教授也仅剩85位。面对这种严峻的局面,冯乃超同志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这两个关键不放松。冯乃超同志经常说:“综合大学是一个国家文化、科学的标志,它既是高级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又是培养高级知识分子的地方,它的任务和目标主要是培养理论或基础科学方面的从事研究工作或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师资队伍十分重要。”为此,学校实施了一些有力的措施:一是广揽人才,从华南农学院聘请了昆虫学专家蒲蜇龙教授,从华南工学院聘请了化学专家龙康侯教授,从复旦大学聘请了化学专家徐贤恭教授等一批专教授来中山大学工作;二是为专家、学者配备助手;三是给予一些教师出国学习、进修的机会;四是改善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五是在教师中发展党员。在学科建设方面,在历史系设立了东南亚研究室(后改所),重点研究泰国、菲律宾等国,在当时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外也很有名气;在中文系设立了近现代文学研究室和古文字研究室;在生物系设立昆虫研究室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使中山大学发生了深刻变化。

加强党的建设  积极发展党员

  冯乃超同志来校工作时,党组织还处在秘密状态,力量非常薄弱。1951419日,中国共产党广州市中山大学支部委员会举行向群众公开大会。冯乃超同志在中大党组织公开大会上作了《克服缺点,紧密校内党群关系》的报告。他是党组织公开后首任中山大学党支部书记。针对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中山大学党员少(19538月,只有13名党员)的实际情况,冯乃超同志努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积极培养发展新党员。他要求党员密切联系群众,以身作则做好本职工作,虚心学习,增强党的凝聚力。在冯乃超同志的领导下,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中山大学中共党员数量迅速增加,至19566月中山大学第一次党员大会召开时,有正式党员99名、候补党员110名。

冯乃超同志以身作则,密切联系群众,与非中共人士共事非常融洽。许崇清校长是著名民主人士(院系调整后,陈序经任中山大学副校长,也是非中共人士),冯乃超同志非常尊重许校长,他们密切合作,学校大事共同商量研究。学校中心组学习常在许校长家进行,党组织有重大举措,冯乃超同志常到许校长家里听取许校长的意见,党政关系十分融洽、和谐。

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冯乃超同志是高级干部,可谓位高权重,但他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历史系姚学敏讲师,因丈夫楼公凯教授在接管期间被停聘,经多次交涉无效,不得不受聘于西北大学,把儿女寄托在上海外公家,一家分散在三地,有很多的实际困难和不便。为此,姚老师找到了冯乃超同志,说明情况,请求解决。冯乃超同志听后,安慰姚老师说:“同是国家办的大学,楼教授既然可以调到西北大学去,为什么不能调回这里任教?你的问题,我看很简单,不是请楼先生回来,就是调你到西北大学去。让我请示校长,尽快解决你的问题。”后来,姚老师坚决要求调离中山大学,学校征得西北大学同意,姚老师去了西北大学任教。

  1951527日,冯乃超同志以主祭人的身份参加理学院生物系张巨伯教授的追悼大会,并撰文《悼张巨伯教授》,高度赞扬张巨伯教授是“中国昆虫学界的一位草创人”,“一位好老师,好科学家”。

冯乃超同志从19512月来中山大学工作,到19754月调离,在中山大学工作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他为中山大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崇高品格,治学、治校精神,是中大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图片:

1.冯乃超同志像

2.冯乃超同志(右三)陪同外宾在图书馆参观

3.冯乃超同志(前右)与许崇清校长(前中)等与苏联专家波格达诺维奇合影

4.冯乃超同志1960年元旦题词

()
投稿信箱:zhongdagonghui@126.com 电话: (020)84111291、84112075 传真:(020)84113328、84112076